九游vip10充多少钱

新闻动态
预亏超1000家,难道年报大雷要爆?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5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今天,聊一下业绩的事情,有很多朋友担心这块,但恰恰今年年报里的机会恐怕比往年都多,只是大家不要一叶障目,被认知偏见所影响,否则年报有机会的股看不上,年报大雷反倒抓在手里死死的,那就悲剧了。

一,年报有礼还是有雷?

今年年报的绝对数,大家肯定不会好,截至目前发了1300份业绩预告,只有200+份是预增的,1000+份是预亏的。

有些股票的预告,看的我都蒙,有市值34亿的,预亏24亿;我以为这已经是亏的登峰造极,没想到还有市值67亿的,亏95亿!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。

但有点大家肯定心里都明白,业绩这种事情,散户肯定是最后一个知道的,专业机构对业绩的预估,要远远领先于散户。所以,机构不可能看到预告了,才知道好坏,而是提前已经知道的。所以这两天虽然预告很差,但市场表现不差,解释只有一个,就是对于业绩利空,股价已经提前反映过了。

二,市值大小,区别对待

事实上,在业绩方面,专业机构不但比散户提前清楚,更会区别对待,如果是市值百亿以上的大票,他们的业绩增降幅度直接影响着公司估值。

但50亿以下的小微盘股并非业绩驱动型,亏损几千万与微利对他们的定价影响不大,所以机构完全是可以提前动作的。而这样的股票超过了2800家,占据两市的一半还多。所以,专业机构又足够的腾挪空间和炒作空间,绝不会因为业绩不好,就没人炒了。

反而是因为处于经济的结构转型阶段,一些曾经的小市值公司,只要在某一个领域里做出一些成绩,一下子未来成长想象空间就有了。现在就怕,带着有色眼镜看股票,拿着认知偏见去对待股票,就是一叶障目。

三,认知偏见是大敌

在经济增速拐头向下的时候,认知偏见往往是投资大敌,但却也是普遍存在的。原本经济上升期的时候,投资者能看到很多100亿到1000亿、1000亿到10000亿的成功,小的、差的自然不受待见。但经济下行之后,还想100亿到1000亿就成为认知偏见了。

实际上,在大家增速都差,多数股票之间差别不大。此时,对于机构炒作来说,不存在谁好谁坏,他们都会尝试。所以,这种状态下,散户如果仅看基本面,忽略的机构的取舍,就找不到机会,全都是风险了。

只是要看清下跌中机构的动作,并不容易。就像下面的股票,一开始都有回落,但结果一个向下调整,直接就不回头,越跌越快。而另一个同样的折腾,最终突破向上。

如果回头看走势我们也知道左边那个股票机构肯定撤了,而右边那个,机构肯定积极在做。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能一眼看清吗?估计普通人都很难分辨。

很难分辨是正常的,本来机构动作和游资、散户的交易混一起就很难区分。

但随着各金融模型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算力的提升,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收集、筛选、整理和挖掘,并通过模型进行比对后,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,比如「交易行为」数据,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,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连续性、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,因此就可以揭示更多鲜为人知的交易细节。

透过数据再观察,非常清楚,左侧股票,在反复调整的过程中下方橙色柱状消失,是真跌;左侧股票,同样的调整阶段,虽然单日的下跌速度也很快,但下方橙色柱状明显,是假跌。

当前的市场,就是反认知偏差最好的战场,如果不能看到机构的动作,那也很容易丧失信心,结果多半又得一买就涨,一卖就跌。

PS:
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
四,交易数据异动

今天虽然目前4000只股票下跌,但用系统统计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能看到机构行为有明显异动。首先「活跃区」股票增加,说明机构明显活跃,并且超过半数以上。同时,机构的各种控盘动作都是增加的,比昨天更多,说明机构对今天的调整,不恐慌,心里还是很有底的。
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
声明
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